上世紀90年代,香港及國外先進的發展理念、生產工藝最先傳播到廣東,為廣東砂石行業造就了發展的高起點,也為廣東砂石行業在管理理念、技術水平等方面領先全國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美卓(中國)高級技術支持經理郭求實從上世紀90年代進入香港嘉華石礦工作,之后投身于礦山設備的研發生產。在近三十年的從業生涯中,郭總見證了香港石場發展理念在大陸落地生根,經歷了嘉華黃陂石礦場的發展衰落,并親手將康誠石礦的生產設備組建完整。從北上廣轉向國外市場后,郭總參與了澳大利亞、法國等國外多家礦山生產線的設計建設,也見證了國外砂石礦山領域的發展變化。在郭總看來,政策走向、市場變化、企業自身的發展觀念對砂石企業有著重要影響。
政策是企業發展的底線,也是不可逾越的紅線。對于砂石企業來說,印象最為深刻的應該是環保帶來的重大改變。2017年以來,環保風潮久而未停,一大批環保不合格、生產方式落后的砂石礦山被關停退出,行業進入整合、升級的關鍵階段,并朝著規范化方向加速發展。
政策管控也造成了砂石市場“大地震”。礦山、采砂場大批關停導致砂石供給端驟減,供應量大幅減少,有些地區甚至出現砂石斷貨的局面。受供不應求影響,砂石價格也從原來的50-60元/噸一路飆升到100多元/噸,甚至成為“暴利”行業,吸引更多外行業資本集團的關注與進入。
相比之下,澳洲、法國等地區的政府更關注安全生產和市場的惡性競爭,并根據礦山的儲量、地址位置、市場需求確定礦山的數量及開采規模,有的地區規定50公里之內不允許有第二個礦山,但是并不限制銷售區域,這對企業經營既是一種政策性的保障,也是合理的保護。
與此同時,砂石市場本身也發生著一些變化。砂石、混凝土屬于傳統行業,本不存在生產工藝等技術問題,對質量等也沒有嚴格的要求。但是房地產、橋梁等基礎建設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更高質量的砂石,砂石市場也正朝著高要求、高品質方向轉變。
行業發展的最終推動力還是在于企業的發展實踐。當前,砂石市場需求大,發展前景向好,礦山設備在質量、性能及產能等方面也有了很大改善,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規劃建設大規模生產線。然而,企業發展不能只注重眼前的市場和利益,要對市場有充分考量的基礎上,制定完整的發展規劃和思路,才能實現企業與行業的長遠發展。
在設備的應用方面,近幾年,砂石行業發展向好,但是仍有部分砂石企業發展遲緩,因為企業跟注重追求利益,沒有培養、提高管礦以及設備管理的意識和水平。生產線不僅僅是設備的安裝與生產,前段進料、后段出料、中間破碎篩分,這是一個系統的應用問題。有了好的設備,還要有良好的維護和管理,才能保證設備的平穩運行。
在礦山員工方面,上一輩礦山管理者靠的是經驗,而這一代已經沒有人愿意進入礦山工作學習,也反映出企業需要增強社會責任感,提高礦山工人的待遇,優化礦山工作環境,懂得感恩,實現利益共享。職業不分高低貴賤,只要能夠創造財富,礦山工作者也應該得到重視與尊重。
掃一掃 / 進手機站